如何向“智能+”轉型升級打造真正智慧糧企
來源:
|
作者:ahjhlsjx
|
發布時間: 2020-04-05
|
2748 次瀏覽
|
分享到:
糧食作為我國重點傳統產業,使糧企無疑成為近年來升級改造的重要對象,其業務流程亦逐步邁向信息化、電子化。
2015年“互聯網+”的理念在兩會被提出,開啟了傳統產業向科技化轉型升級的時代熱潮。糧食作為我國重點傳統產業,使糧企無疑成為近年來升級改造的重要對象,其業務流程亦逐步邁向信息化、電子化。隨著2019年兩會“智能+”的理念被提出,“互聯網+”沉淀下更深度的變革到來,也將糧企轉型升級推向一個新的臺階——向更智能的機器、更智能的網絡、更智能的交互邁進。顯而易見,以往“糧庫一卡通”等為糧企實現單一信息電子化傳遞的解決方案是遠遠不能夠做到的。
因此,想要完成“智能+”理念下的質變,糧食企業亟需基于工業4.0理論,運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,變定性管理為定量管理、變人工維護為自動維護、變被動監管為主動監管,通過打造園區全業務流程及管理的信息電子化、過程自動化、監管智能化,為企業大幅減少人力成本、降低業務損耗、提高流轉效率,助力其成功實現向智慧糧企轉型升級的全套解決方案。筆者通過搜索資料發現,某“國家年產30萬燃料乙醇項目”實施企業運用的新型智能化管理模式,成為其打造園區智能化的主力。
一、新型智能化的糧食收購模式
該企業通過應用“糧食收購智能管理系統”,使售糧司機在園區內經智能引導便可完成無人值守自助稱重、自助售糧等操作,且全流程車輛信息、司機信息、檢驗數據、售糧結果通過“磁力車輛電子標簽”做關聯并實時傳遞。同時該系統的核心產品“糧食收購自動在線檢驗、樣品檢驗自動傳輸與管理系統”,將糧食樣品雜質、容重、水分三項重要指標3分鐘內快速完成檢測,并由“電子盛樣盒”傳輸至檢驗室,樣盒內檢驗信息自動讀取,與人工目檢結果同時上傳至檢驗系統,為該企業實現了糧食檢驗的智能化管理。該新型智能化收糧模式,不僅為該企業阻塞了傳統收糧方式的漏洞,更大幅減少了人工成本。以往傳統收糧方式下全流程需用工人24人,該企業應用“糧食智能收購管理系統”后各崗位需用工人減至7人,僅單班次節省就17人,按一天2班作業方式共節省34人,一年為該企業節省人工成本近200萬!
二、新型智能化的園區道路與業務車輛管理模式
該企業在實現新型智能化糧食收購的基礎上,應用以可視化理論為依托,三維仿真模型為展現基礎的 “可視化道路資源與車輛智能調度引導系統”,將園區所有業務車輛(糧食、燃料乙醇、飼料、輔料等)在各業務節點的狀態做精細化管理與引導,并自動監測異常車輛的報警信息推送至調度中心。大幅度提升了園區道路資源利用率的同時,實現了不同業務車輛科學化、有序化、安全化的管理。
“糧食收購智能管理系統”與“可視化道路資源與車輛智能調度引導系統”結合的新型智能化園區管理方式,運用物聯網技術、智能機器人技術、電子通訊等技術,使企業清晰掌控各業務流程、提高業務過程的可控性、減少業務操作的人工干預,并根據即時正確采集的業務數據,合理引導業務流轉及預期業務進度,全面開啟了園區業務信息電子化、過程自動化、監管智能化的管理模式,整體將原來需要大約3000名員工參與才能順利流轉的廠區業務,大幅度縮減至不到200人。
筆者通過走訪了解到,后續該企業將應用“化工企業綜合業務管理平臺”,通過工業4.0與工作4.0的結合,實現便捷、有序協同辦公的同時,將企業業務數據價值大化,使企業管理層準確為企業號脈,為成功打造 “智能+”智慧糧企提供有力支撐與保障。